“亚洲金融危机25周年的回顾与启示”国际研讨会(2)

来源:中国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23日 02:39: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就在反思为什么没有好好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不能不断地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一定要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就在反思为什么没有好好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不能不断地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一定要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可靠的多边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不稳定、不确定和脆弱性因素。

余永定认为,当前亚洲的域内和域外经济关系、金融问题同25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面对当下挑战,亚洲国家应努力深化始于25年前的区域金融合作,例如通过亚洲货币单位(即“亚元”)等设想,形成货币间较为稳定的汇率,创建区域共同货币,减少过度依赖美元带来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

从亚洲金融危机来看,经济金融危机其实是6种不同根源的危机:一是实体经济危机,主要是由通货膨胀急剧上升和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等引发;二是金融危机,当流动性发生逆转时,资金链断裂,形成金融危机;三是政策危机,包括危机前的宏观政策失误以及危机开始时应对政策的失误;四是外部攻击导致的金融危机;五是外部资金变动引起的危机,大部分是因为美联储利率变化引起外部冲击;六是全球危机,如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赫里萨尔·阿兹里表示,亚洲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国家认识到加强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危机出现后,中国、日本、韩国都加强了与马来西亚的合作。在推动区域合作方面,东盟—中日韩(10+3)也设立了特别机制,加强各成员国在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对话,这些都是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和改变。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理想的解决方案是要有一个超主权的货币,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退而求其次,需要有多个币种在国际贸易投资中发挥作用,维持正常运转。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就在反思为什么没有好好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不能不断地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一定要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可靠的多边体系,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不稳定、不确定和脆弱性因素。他认为,亚投行就是很好的尝试,为参与者提供了合作渠道和平台。

大阪经济大学教授、原日本银行货币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桥亘提出了建立亚洲数字共同货币的畅想。他认为,数字货币不需要真的印钞,依托各成员经济体的央行数字货币,建立亚洲数字共同货币相对比较容易。这一体系可以降低一揽子货币的外汇风险,也有助于各成员国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此外,相关债券还可以扩大亚洲债券市场,融资也可以在亚洲国家之间作为国际公共财务使用,对未来亚洲金融合作有重要意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都源于恐慌,且具有传染性。但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可靠的、类似“最后借款人”的国际机构,让出现危机的国家可以寻求帮助。

回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部分国家长期经常项目存在逆差、过早实施资本项目自由化、实施盯住美元汇率制度、早期应对危机政策失误,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救助措施不当等一系列内外部原因导致危机发生。同时,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货币的地位也是根本原因之一。与会嘉宾认为,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助于降低下一场危机发生的风险。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的趋势非常值得关注,“我们最近在对一些中国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企业对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很有信心,包括服装、钢铁等传统行业,高科技企业,高端制造企业以及医药企业等,对在东南亚国家投资非常积极。这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的表现”。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宏观经济、贸易与投资局副局长艾卡思表示,过去25年,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所提升,亚洲地区也建立了更加强健的区域金融安全体系。当前,亚洲面临新的风险,必须要更全面地提升经济韧性,增强各国经济转型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这些挑战是亚洲国家所共同面对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

“与25年前相比,美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占比逐步下降,美国政府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上升。美国经济实力很难支撑美元的地位,但美国重大货币政策出台仍会带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戴相龙认为,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应继续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 网址: http://www.zgjrzz.cn/zonghexinwen/2022/0823/2902.html



上一篇:贝森金融(00888)发盈警 预期中期股东应占亏损不超
下一篇:蓝光发展:部分金融机构及合作方向公司提起诉

中国金融投稿 | 中国金融编辑部| 中国金融版面费 | 中国金融论文发表 | 中国金融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金融》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